政府组织政府门户

尉氏县政府门户网站

尉氏县政府门户网站网址wschina.gov.cn,尉氏县位于豫东平原,属河南省开封市。东邻通许、扶沟县,南与鄢陵、长葛县接壤,西与新郑县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南北长40.77公...

标签:

尉氏县概况

尉氏县位于豫东平原,属河南省开封市。东邻通许、扶沟县,南与鄢陵、长葛县接壤,西与新郑县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南北长40.77公里,东西宽43.76公里,总面积约1307.7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人(2000年),中共尉氏县委、尉氏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

尉氏古称“尉州”,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电价趸售优惠县,拥有省政府批准的全省八大特色基地之一的河南省中原纺织工业基地,省认定的尉氏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历史沿革

尉氏县历史悠久。早在7000——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袭至今。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县,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

尉氏县于秦始皇三年置县。“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

春秋时,为郑国别狱。大夫尉氏任狱官,地为采食之邑,邑袭狱官姓氏为名至今。战国时期,尉氏属梁地,秦置县。汉承秦制,尉氏属陈留郡,三国时属魏地,为兖州陈留郡所辖,西晋时归兖州陈留国,惠帝末年,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

北魏属梁州陈留郡。文帝兴安初,尉氏并入苑陵(故城在今新郑东北)。太安三年(457年)析苑陵复置尉氏。东魏属梁州开封郡。后齐废尉氏入苑陵,隋开皇六年(586年)分苑陵再置尉氏归颍川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隋遗将王世充僭位称帝置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改尉州为洧州,归河南道汴州陈留郡。五代、后梁都汴梁,尉氏均属东京开封府,后唐属汴州宣武军。后晋、后周均属东京开封府。

北宋属京畿路开封府,金袭宋制,属南京(今开封市)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总管府,明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清亦然。

民国初属河南省都督府豫东道,河南省长公署开封道,后直属河南省政府。1928年省下设行政区,尉氏属第一行政区(治所在今郑州市)。

建国后,初属陈留专区,1952年并入郑州专区。1954年,省会由汴迁往郑州,开封更为专区,尉氏归之。1958年通许、尉氏两县合并称尉氏县;1962年尉氏、通许分置。1983年8月撤开封专区,尉氏归属开封市。

地理环境

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部7条岗系交错,14条主脉南北起伏,最高点海拔133米(岗李乡冉家村北);西南部为海拔7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北)。

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

气候情况

尉氏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平均日照2481.9小时。该县七十年代中期前水涝普遍,之后,渐呈干旱趋势。

交通状态

尉氏县地处豫东平原,北距黄河54公里,开封46公里,西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西南距许昌75公里。

尉氏县西依京广铁路、北靠陇海铁路,地方小铁路横贯东西,离新郑机场50多公里,220(开封–许昌)公路和102(郑州–周口)公路两条省道自县城西区交叉而过,省级干道四通八达。南日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方公路直下乡村,纵横交织。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尉氏县政府门户网站浏览人数已经达到2,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尉氏县政府门户网站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尉氏县政府门户网站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尉氏县政府门户网站特别声明

本站天下导航网提供的尉氏县政府门户网站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天下导航网实际控制,在2023年8月3日 下午3:0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天下导航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